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在1.5個月前的文章中的引述: “最後一次持續的市場修正發生在2009年初,這意味著自那以來已經超過16年,風險承擔沒有受到嚴重懲罰,而‘買入回調’也沒有得到獎勵。這意味著35歲以下的人——無論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業餘投資者——從未經歷過持久的熊市。年長的投資者經歷過一個或多個,但隨著這麼長時間的過去,有些人可能已經被催眠進入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從整體上看,基本面似乎不如七個月前那麼好,但同時,資產價格相對於收益來說很高,甚至高於2024年底的水平,並且相對於歷史來說估值也很高。” “相反,我認為是指數中493家非‘壯麗’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為22——遠高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中位數歷史市盈率的十幾倍——使得該指數的整體估值如此之高,可能令人擔憂。” “我認為在面對高於平均市場估值和樂觀的投資者行為時,逐步應用以下投資準備條件(Investment Readiness Conditions,或稱INVESTCONs)是必要的: 6. 停止購買 5. 減少激進持倉並增加防禦性持倉 4. 拋售剩餘的激進持倉 3. 同樣削減防禦性持倉 2. 消除所有持倉 1. 做空 在我看來,合理地達到實施INVESTCON 3、2或1所需的確定性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高估’從來不等同於‘肯定會很快下跌’,因此很少明智地走到這些極端。我知道我從未這樣做過。但我毫不猶豫地認為是時候進行INVESTCON 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