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 嘗試我的第一條超長推文 :-)
麥基的書本質上是一本蘋果的傳記,但重點在於它與中國的關係。它讚美蘋果的天才——蘋果組織,而不是史蒂夫·喬布斯或蒂姆·庫克——卻指責該公司最終對中國的完全依賴。雖然其最終目的是提出一個地緣政治觀點,但在此過程中,這本書也毫不掩飾地誇大了蘋果在中國發展中的角色。
它基本上主張蘋果是中國先進工業化中最重要的教師。
與其他電子製造商不同,蘋果並沒有使用標準化的現成零件。每一個小組件都是由蘋果工程師與供應商合作定制設計和生產的。蘋果要求其供應商以高品質、大規模生產複雜產品,容差極低但缺陷率也很低,並且成本極低。不僅僅是1000萬輛大眾汽車,而是1000萬輛法拉利。我們談論的是每隔一年就有重大、往往是激進的產品升級的法拉利。
蘋果對生產過程的微觀管理是如此極端,包括對供應商使用的設備的擁有權,以至於應該被視為主要製造商,僅僅將勞動和不動產的管理外包給供應商。
麥基和蘋果會讓你相信,蘋果不僅產生了藍圖知識,還轉移了關鍵的隱性知識給其供應商,最終轉移給中國。
這本書讓人感覺蘋果對中國的重要性不亞於台灣和香港的企業家。(不可能,抱歉。)
這樣類比:史蒂夫·喬布斯和他的設計部門完全基於設計和功能想出了瘋狂的想法,並命令他的工程師想辦法實現它,無論如何。工程師們則是共同創造者。
但工程師們從工程的角度產出了“可行”的想法,而不是從大規模生產的角度。
同樣,蘋果的供應商必須想辦法大規模生產這些“可行”的瘋狂想法。
如何以所要求的規模和效率生產,並以所要求的質量和低錯誤率生產,這是一種獨特的創造。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創新,過程創新,實際上應該被視為共同創造。
東亞從未獲得應有的認可。它長期以來被描繪為其他地方生成的前沿技術的接受者。但這些技術並不會自動大規模生產。
這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兩者都能大規模生產,但只有一方能高效地大規模生產。馬祖卡托在她的《企業家國家》中讚揚了國家在資本主義創新中的角色,但在她對日本和蘇聯的比較中,她明確指出,資本主義公司的動態角色是將創新轉化為大規模產品。
就像喬布斯和他的工程師一樣,蘋果可能設置了其供應商生成隱性知識、無數微創新的條件,但這些知識實際上是由供應商在實踐中生成的。
敘述也清楚表明,蘋果在中國所做的事情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至少非常困難。
這需要一個擁有工程人才的當地供應商聚集(這本書和科技界通常稱之為“生態系統”)。我想人們已經講述過這個軼事:如果你需要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微螺絲,隨時可以在中國通過一通電話快速批量獲得,但在德克薩斯州可能需要兩個月。
這也需要一個迅速清除障礙的國家,無論是土地許可證還是電力或勞動力短缺問題。
同樣重要的是,它需要一個非常靈活、認真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不一定一開始就具備技能,但可以被訓練到蘋果所要求的嚴格標準。
你知道我想說什麼 ;-)
在蘋果完全依賴中國之前,它曾嘗試與亞洲以外的公司簽約。韓國的樂金在墨西哥和威爾士有組裝iMac的工廠。台灣的富士康在加州和捷克共和國有工廠。富士康在某種程度上勝過LG,部分原因是它能更好地管理勞動問題。富士康在內部專制主義方面比LG更好。但富士康最終將幾乎所有蘋果的業務轉移到中國,除了其他原因,因為它能在中國比大多數其他地方更好地實行對勞動的專制。
麥基有一章講述蘋果在印度的多元化。顯然,該公司內部包含對印度的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依我看,印度可以重現中國的技術生態系統、供應商網絡、優惠的國家政策,甚至可能還有國家的能力。
但它能否重現中國規模的有序勞動力?即使在中國的消費電子合約行業,工人流動率也很大。普通中國工人厭惡單調的工作。然而,印度對工人抗議有更多的出口,尤其是在跨國公司中。它有工會。它有定期訴諸民粹主義的選舉政治。
有可能由於印度的工資較低,這種有序性不會那麼重要。但我有我的懷疑!蘋果是超速運行的O環生產的終極代表,並且需要對工人進行非常嚴格的控制。

幾點澄清。
(1) 是的,富士康在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他台灣承包商也有提到,但富士康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獲得了最多的關注。書中還提到了「紅色供應鏈」,特別是立訊精密,這是中國本土的蘋果承包商。
(2) 與書中所主張的相反,我不清楚蘋果是否擁有轉移到中國的隱性知識和過程創新。這些知識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因此,無論是台灣還是中國的承包商,都應該得到同樣的讚譽。
幾個澄清。
(1) 是的,富士康在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他台灣承包商也有提到,但富士康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獲得了最多的關注。書中還提到了「紅色供應鏈」,特別是立訊精密,這是中國本土的蘋果承包商之一。書中對他們的優勢也毫不吝嗇。
(2) 但在書中,承包商一般來說是蘋果的配角,因為蘋果是「流程知識」的最終產生者。但蘋果在中國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全新的。這些知識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發生在現場。因此,這些功勞至少同樣屬於承包商,包括台灣和中國的承包商。然而整本書的設計圍繞著蘋果的英雄敘事。
18.52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