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許多機構投資者在很早的時候就被灌輸一個名為「流動性溢價」的概念。這個溢價是指補償投資者持有不具備高度流動性的資產所需的額外回報。
這種將流動性視為長期投資的理念,或許是由已故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David Swensen)最為普及的。在他的任期內,該辦公室將約70%的資金分配給替代投資,其中流動性預算高達其總分配的50%(鎖定資本長達七到十年)。這就是為什麼普遍認為私募股權應該優於公共股權,私募信貸應該優於公共信貸等觀念深刻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分配,即使每個資產類別的根本原因可能彼此截然不同。因此,許多機構投資者選擇將資金分配給加密風險投資,以獲取超額收益,因為這是他們所學到的,也是投資組合理論所支持的。
不幸的是,我認為「流動性溢價」在加密貨幣中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在加密貨幣中,我認為期限結構處於反向市場狀態,投資者實際上在曲線的近端投資時獲得的補償過高,而不是在遠端。
而這並不是加密貨幣的缺陷,而是其特徵。例如,就在四月的過去兩天,比特幣下跌了7%,而市場做市策略的收益率年化達到了70%。套利策略稍低,但保守估計也在40%以上。換句話說,你在承擔流動性風險時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而這個評分卡每天都會生成,而不必「等待十年」。更為荒謬的是,最好的「加密風險投資」在7-10年前就實現了流動性。
然後,機構投資者可能會說:「好吧,這確實很有道理,但我們真的很大 $$$,所以我們需要按規模分配,這就是為什麼風險投資對我們有意義」——而沒有意識到——流動的加密市場無疑對機構來說比風險投資市場更具可擴展性,而後者在定義上必須受到容量限制以產生超額收益。巨大的波動性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而加密市場的流動性足以允許這種情況。僅在上個月,加密交易所的加密現貨資產交易額就達到了約2.5萬億美元。上個月比特幣期貨的交易額也達到了2.5萬億美元。
你能想像如果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實際波動率持續為70%,投資者對私募股權回報的預期會是什麼嗎?不,認真想一想。想像一下這一點。肯定不會是25%。
大衛·斯文森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他在捐贈基金模型中利用了「流動性溢價」,而且這種做法持續了幾十年。我一直欽佩他在做事時的堅定信念,這可以追溯到我在哈佛捐贈基金的時光。我常常想,如果今天我能和他進行一次對話,他會對我們在Bitwise的多策略解決方案如何看待加密超額收益說些什麼——
那麼,誰將成為機構投資者世界中的下一個異端呢?
「我們做得更好,」前耶魯大學校長萊文(Levin)說,因為斯文森「非凡的能力」能夠挑選出最佳的外部資金經理。就我而言,我熱切期待這個人的出現,並興奮地支持他們的使命,感激他們多年來的努力。
回到與斯文森的假想對話中,我認為他會說出我最喜歡的他的名言:「建立和維持一個非常規的投資組合需要接受不舒服的特立獨行的投資組合,這在傳統智慧的眼中常常顯得相當不明智。」
這聽起來像是加密貨幣。
134.43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