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永續去中心化交易所: > Lighter 推廣了零費用模型 -- 在交易應用中有歷史先例,其唯一的價值主張是接近零的費用,以獲取交易量並迫使做市商在此操作(參見 Robinhood) > 如果散戶使用零費用的平臺,那麼流動性為什麼不會慢慢變得更厚呢——零費用模型的交易所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提升其市場推廣策略 > 與普遍看法相反:引導流動性並不是我認為人們相信的那麼強的護城河,如果創始團隊非常強大 [參見 Hyperliquid 與 Binance] > 如果一個交易所沒有費用,而另一個交易所有費用,為什麼你會選擇使用費用的交易所,體驗幾乎相同? > 開發者體驗/可組合性是真正的護城河嗎? > Hyperliquid 在這裡的開發者體驗絕對勝出。讓我想起了 2020-2023 年間每個人都想在 EVM 上構建,並以“開發者護城河”作為貶低 Solana 的藉口 -- 如果 API/開發者體驗是真正的護城河,那麼這為 @GTE_XYZ 等進入並構建更強大的開發產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切入點 這些想法還未完成,但... solana = Lighter hyperliquid = eth aster = bnb [?] 來自 @StayRoamer 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