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評論裡很多人在討論信科。我的觀察是:AI 作為生產力方向絕對沒問題,但也因為 AI 的進化速度太快,大概率除了那 0.1% 真正的頂尖 AI 科學家,其餘人都可能成為炮灰... 我這次去灣區感受特別深,大廠碼農的焦慮幾乎寫在臉上。微軟 2025 年累計裁掉超過一萬五千人,約占總員工的 7%。最黑色幽默的是,他們曾經成立一個 800 人的“提效降本組”,專門研究怎麼用 AI 節省人力成本,結果最後這個組自己被裁了200人… Meta 則一邊用天價搶人(2001年出生的Matt 今年8月剛被250m美金 package 挖走),一邊維持魷魚廠文化,每季度都有末位淘汰,2025 年大概裁掉了 5%。在灣區的路邊咖啡店,幾乎隨處都能聽到裁員的消息。 還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跟我差不多cohort的PhD當年都是基於視覺識別的機器學習。但到了這一代,已經全面切換到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範式轉變直接讓我這些同學們的package遠遠落後於最近兩年畢業的新 PhD。時代的洪流,誰也擋不住。 另外,AI 第一个被验证的赛道其实是 vibe coding。因为写代码天生是结构化输入 + 可验证输出,而且还能高度全球化,所以成为了最容易被AI取代的领域。Cursor 和 Cognition 估值都在10B左右,成了这一波AI最直接的use case。 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站在浪潮之巅,但其实我们都只是浪潮里的泡沫。
YettaS
YettaS8月20日 15:12
北大近三年錄取數據:經院、光華熱度腰斬。想當年狀元扎堆,如今金融的光環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內部有個指標:任何行業一旦清北生扎堆,基本就是頂部信號。精緻利己主義者不能扛早期風險,最擅長在內卷環境裡做邊際改進。同理北美藤校MBA。
19.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