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狂熱源於羊群行為,價格上漲吸引了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導致了高估。”
我非常喜歡這個關於狂熱的解釋。這就是為什麼價格變得不理性。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在最後時刻跟風(也就是“FOMO”)。
此外:
“在加密貨幣高峰期(例如,2021年末)在X上的帖子通常顯示零售投資者慶祝收益或預測荒謬的價格目標,這是狂熱的標誌。”
荒謬的價格目標。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笑了,因為我在這裡見過。再讀一遍。並留意一下。

13 小時前
比特幣的頂部很可能還沒有到來。
我問了 @Grok:
“當股票或加密貨幣的市場週期達到頂峰時,通常是否伴隨著情緒指標的狂熱?”
這是他的回答:
是的,股票或加密貨幣的市場週期頂峰通常伴隨著狂熱作為情緒指標。這種現象被廣泛觀察到,並根植於行為金融學中,投資者的極度樂觀和過度自信通常表明市場接近其峰值。以下是簡要分析:
• 歷史模式:在股票市場中,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或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峰值都伴隨著廣泛的狂熱,零售投資者蜂擁而入,媒體炒作,以及“新範式”或“無盡增長”的敘述。同樣,在加密貨幣中,比特幣2017年($20,000)或2021年($69,000)的高點也與零售參與的狂熱、FOMO(害怕錯過)和圍繞山寨幣和NFT的投機狂熱相吻合。
• 情緒指標:像恐懼與貪婪指數(針對加密貨幣)或CNN財經恐懼與貪婪指數(針對股票)等工具通常在市場頂部顯示極端貪婪的讀數。調查中的高漲的樂觀情緒(例如,針對股票的AAII投資者情緒調查)或社交媒體平台(如X)上的熱議(例如,#ToTheMoon標籤)也反映了狂熱。
• 行為驅動因素:狂熱源於從眾行為,價格上漲吸引了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導致高估。股票中的高市盈率(P/E)或加密貨幣中飆升的市值通常與這種情緒相一致。
• 例外情況:並非每個頂部都是狂熱的。突發的外部衝擊(例如,加密貨幣的監管打擊或意外的經濟數據)可以在沒有長期狂熱的情況下觸發頂部。然而,這些情況比情緒驅動的峰值要少見。
[Colin的評論:請注意,這個“例外”與現在的情況完全相反,現在美國政府*擁抱*加密貨幣的程度前所未有——與監管打擊正好相反。]
• 最近觀察:在加密貨幣峰值期間(例如,2021年底)在X上的帖子通常顯示零售投資者慶祝收益或預測荒謬的價格目標,這是狂熱的標誌。同樣,股票市場的頂部通常會看到對ETF或社交媒體炒作驅動的迷因股票的創紀錄流入。
總之,雖然並非普遍適用,但狂熱是股票和加密貨幣市場週期頂部的強烈且頻繁的指標,受人類心理驅動,並通過情緒指標和市場行為可測量。


14.52K
熱門
排行
收藏